前北约盟军司令、退役海军上将斯塔夫里迪斯为彭博社撰文指出,特朗普提出的建立可靠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类似以色列“铁穹”)的构想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美国“铁穹”系统的核心应是激光武器。斯塔夫里迪斯认为,尽管面临技术和资金双重挑战,但美国必须完成这项任务。
特朗普总统突然发表美国将发展类似“铁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声明,这被外界认为是里根时代“星球大战”计划的延续。与里根最终未能实现的“在战略弹道导弹抵达美国或盟国领土前进行拦截并摧毁”的计划类似,特朗普提出的“美国铁穹”构想同样是规模宏大和难以实施的。这项计划将面临与里根计划同样的障碍,里根在1983年打算“在本世纪末之前”实现其计划。
然而考虑到当前威胁形势、革命性技术突破以及快速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别无选择,必须接受这个关乎国家存亡的挑战。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
“美国铁穹”概念的灵感来自高效的以色列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多年来一直保护着以色列民众。特朗普总统通过行政命令要求国防部构建的“美国铁穹”远比以色列现有“铁穹”系统复杂得多。新系统将采用系统性方法,既能拦截弹道导弹,又能应对高超声速和巡航导弹威胁。与四十年前的里根计划相似,新系统的核心将聚焦天基系统,包括跟踪传感器和拦截组件。
当前时机选择恰逢其时——俄罗斯等国正在研发可用于常规及核打击的超危险致命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这些武器的速度数倍于音速,远超现有防御系统,其高速机动特性更使它们几乎无法被拦截。技术挑战令人生畏。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哪些新系统能助力真正保护美国的“铁穹”诞生?
斯塔夫里迪斯对防空领域问题非常了解。在海军长期服役期间,他曾指挥配备“宙斯盾”防空系统的先进巡洋舰和驱逐舰。设计、制造和在相对简单的海上战术环境中在配备数百名精挑细选的舰员的专用舰艇上操作一套防空系统都是非常困难的,况且在海上不需要保护周边的民用设施、基础设施并避免附带伤害。
斯塔夫里迪斯在担任北约最高司令期间,通过美以军事合作项目,目睹了世界顶尖的以色列防空专家在人口稠密城市及其周边指挥控制多层防御体系的困难之处。除“铁穹”外,以色列人还需整合“大卫投石索”“箭”式等远程系统,并依赖(主要由美国提供的)卫星情报支持。考虑到这些,斯塔夫里迪斯对国防部及其承包商为建造保护整个国家防御广泛威胁的有效体系而需要付出努力深表敬意。
美国“铁穹”系统的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
首要因素是太空传感器与拦截器的部署。没有覆盖海陆空天的“上帝之眼”态势感知系统,有效防御无从谈起。与“星球大战”计划类似,天基系统将面临军控难题,其他国家有理由认为此类系统具有破坏战略稳定并且使不稳定局势升级的作用。当前,天基传感器已基本就位,真正的问题在于部署能够作战的天基拦截器,这与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情况相同。
第二要素是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整合天基传感器和拦截器与陆基防空体系(包括“陆基宙斯盾”、陆基拦截弹等先进技术)的能力。鉴于AI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个方向值得重点投入。
第三要素是激光武器系统,它在设计、研制和使用方面相当复杂,将成为摧毁来袭导弹的新手段。防空界追逐这一梦想已经有数十年时间,防空系统经常遇到防空导弹不足的问题。只需看一看美国海军在红海应对胡塞武装相对简单的火箭弹/导弹袭击时面临的困境,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尽管美国海军最近在HELIOS激光武器研发中取得进展,但该领域仍面临重大技术难题。激光武器的优势显而易见:利用强大激光束摧毁敌方目标,“弹药”无限,光速打击,远超传统防空导弹的反应速度。激光是未来防空武器,在三个要素当中,这是最非同寻常、最遥远的,但是构建真正有效的美国“铁穹”离不开激光武器,特别是考虑到高超音速武器的突防能力和常规防空导弹的短缺。
项目预算将达天文数字。落实特朗普总统命令的责任落到了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身上,被要求在60天内完成系统总体架构设计,这在国防采购领域堪称“光速”。2月18日防务企业已召开首次行业会议,正式启动这项复杂工程。尽管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投入可能挤占其他重要的国防开支,但相比有效导弹防御系统能够避免的生命财产损失,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之用,侵删